第一百一十九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_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
笔趣阁 > 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 > 第一百一十九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一十九章 建立政制院框架

  人在大宋,无法无天正文卷第一百一十九章建立政制院框架早朝在喧闹中开始,又在沉默中结束。

  以往如果皇帝任性地任命一位非官僚士大夫阶级的人,往往会被整个官僚士大夫针对。

  比如目前的枢密副使王德用,这个人跟狄青一样,也是武将出身,遭到了整个文官集团的打压,甚至还有人说他样貌独特,有皇帝之相,诬陷他可能造反的奇葩言论。

  这就导致王德用谨言慎行,平日里在庙堂上跟泥塑的菩萨一样,缄默其口,轻易不会发言,以免说错了话,就被文官集团群起而攻。

  但今日赵骏却得到了宰相团体的支持,其余高官又因看不清形势,不敢贸然发言,因此处境比王德用以及后来的狄青强了太多。权势上也比之他们厉害,令官僚士大夫处于分裂状态。

 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,总体上就远不像王德用以及狄青那样,堪称一个人面对整个阶级的打压。

  再加上赵骏本人也果断,剩下的那些反对派被他轻易分化处理,因此政制院的建立以及执宰的人员毫无悬念地通过,至此政制院位于两府三司之上,节制百官!

  下朝之后,诸多官员都回去换上了常服,各自回自己衙门办公。赵骏也回家换上了一身紫色大袍,头上戴上了有两个翅膀的官帽子。

  用电脑自带的摄像头照了照,还挺好看。

  赵骏把笔记本带上。

  笔记本的寿命一般在五到七年左右,但这也跟电脑配置、使用频率、使用方式、维护保养等有关。

  现在这个状态肯定没法维护保养了,不过降低使用频率,不运行大型游戏,只做一些资料存储和资料录入,小心别摔到或者磕坏,用个十年应该还是没问题。

  所以他打算每天带上笔记本前往政制院办公,主要是用于资料录入,把各个衙门上交的数据统一筛选,然后再派人调查,看看情况。

  从西华门进入皇宫,一路往东过承天门,没多远就到了大庆殿后门,穿过后门就是后阁,如今的政制院办公处。

  赵骏住的地方就在西华门外,距离上班地方也就四五百米左右,走路不到八分钟,非常方便。

  政制院所在的后阁大小堪比紫宸殿,毕竟大庆殿是皇宫最大的建筑物,占地面积也大,除了主殿和左右东西挟以外,就只有一个后阁矗立,自然修得大些。

  殿阁恢弘高大,巍峨耸立,上面用琉璃瓦铺着,雕梁画栋,四周各有翘起的飞檐斗拱,角落里还挂着铃铛,秋风吹动,清脆作响。

  赵骏步入殿内,殿内环境早就布置好,主位正对着大门,是赵骏的办公桌,左右各布置了数个桌案,两侧还有厢房以及大量小房间,用于储存资料和政制院其余办事员的工作间。

  “知院!”

  看到他进来,一些官员纷纷打招呼向他拱手行礼。

  政制院的整体框架已经做好,大体是按照政事堂的标准来做,似乎相当于一个翻版的政事堂,只是比政事堂权力更大而已。

  赵骏觉得这个框架还是有些问题,便在自己办公桌上随意看了些各地送来的公文,等着其余人上班。

  吕夷简他们住得远点,回家换衣服也慢,一直过了半个时辰,才陆陆续续到齐。

  “开会!”

  等人齐之后,赵骏大手一挥。

  在后阁右侧厢房里间有一个会议室,是专门布置出来用于开会用。

  众人就跟着他进入会议室内。

  赵骏坐在主位上,吕夷简王曾各自在他的左右手两边,接着王随、蔡齐、盛度、宋绶、范仲淹、晏殊各自坐好,总共八个位置。

  由赵骏自己担任会议记录员,毕竟他可以手打字,打字速度又快,比用毛笔字写肯定要快得多。

  大家坐好之后。

  赵骏环顾四周说道:“今天是政制院第一天上班,也是第一次开会,我认为应该先不急于着手政务,而是把政制院的整个框架弄好,你们觉得呢?”

  “就按照政事堂的准则一样不就行了吗?”

  王随说道。

  “那可不行,政事堂是政事堂,政制院是政制院。”

  赵骏摇摇头说道:“而且各个时期的政制院都应该有不同的框架和政务标准,要随着情况不同而随时进行变更。”

  吕夷简说道:“那你说。”

  赵骏一边打字一边说道:“首先是政制院目前的规划和战略,现在我两眼一抹黑,直接干事肯定是不行。虽然你们有经验,我有理论,互相结合兴许能行,但至少我这个知院也该弄清楚情况。”

  王曾提议道:“我们可以让各个部门将所有的文件递交过来,让他们进行整理,我们来管理并且给出解决的办法。”

  “那怎么行?”

  赵骏摇头道:“这不扯淡吗?我们是来解决国家存在的问题,不是为了解决各个部门的问题。他们部门内部的事情就应该他们内部解决,我们需要的是布置战略任务,要求他们去执行,而不是他们把问题甩给我们!”

  “原来如此。”

  众人一下子就觉得目标清晰了许多,顿觉豁然开朗。

  以前他们处理国家事务的时候,都是各地把问题上报,提交到政事堂里,然后他们来解决。

  比如今年哪里出天灾了,要赈灾云云。今年税收没达标,请朝廷原谅云云。或者某御史发现一个贪官污吏,上报过来,请朝廷决断云云。

  国家的事物全都挤压在政事堂上,各个相公自己处理,实在处理不了就找皇帝决断,造成了他们成为问题解决者。

  但在后世,一个庞大的国家每天都有很多事情,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要麻烦国务院。地方上能处理就处理,实在处理不了再上报就行,国务院再给出指导方案。

  要是屁大点事就全都报过来,那还要什么发展?

  赵骏说道:“政制院的目标很简单,一是要维护国家安全、官员办事效率高、让政治清明、减少甚至消灭地方对百姓的压迫。二是要提高生产力发展、强大国家实力、处理对外关系、解决经济和农业发展等等。”

  他环顾四周,提出自己的见解道:“总得来说,政制院应该做的是大方向给出指导意见,小问题地方和各个衙门自行处理,构建和缔造隶属于政制院的直属部门,进行统一规划和上下整顿。”

  “伱觉得我们现在该怎么办?”

  范仲淹问。

  赵骏想了想道:“现在已经是九月份,那么我们就要完成今年的目标。万事开头难,直接上手就动工肯定是不行。接下来的三个月,我要求各部门把年底统计数据报告做出来。成立一个新的部门,大宋国家统计部,直属政制院,核查全国数据。”

  “这得多少人?”

  范仲淹皱起眉头道:“之前还说要精简官员,解决冗官之事,怎么又要成立新的部门呢?”

  赵骏笑道:“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,就算是后世我们国家也有统计局用于全国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,拟定统计工作法规、统计改革和统计现代化建设规划以及国家统计调查计划,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各地区、各部门的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,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的实施。”

  他说完后舔了舔舌头,站起身走到会议室门口,对外喊了句:“来个人。”

  “知院!”

  一个小宦官点头哈腰地跑过来。

  政制院会议非常重要,目前政制院隶属人员还没有调齐,所以赵祯就派了一些宦官过来听候差遣。

  赵骏说道:“拿九杯水。”

  “是。”

  小宦官心里一惊,忙不迭去办事。

  由于赵祯性格不严厉,所以宫里人做事也经常丢三落四。

  比如有一次连赵祯自己都没喝水,但又怕王守忠责备宫女,就强忍着不喝水。

  等招呼了小宦官去拿水的功夫,赵骏又坐回位置上,然后继续说道:“统计数据有利于我们从中找出问题,解决问题,再寻求更好的发展。以后国家统计部,下面还要有路统计署,州有统计厅,县有统计局,统计一切经济、农业以及政制院需要的统计数据。”

  “这会不会与三司职权相撞?”

  吕夷简思索道:“我记得太宗淳化四年,就有总计司,负责统筹全国计数,但因为三司也有同样的功能,所以仅仅存在了一年多,最终还是撤销掉,并入了三司里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